認識小兒喘喘疾病 part 2 #急性細支氣管炎
主要由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(其他一般常見的感冒病毒也可以),以飛沫傳染為主,好發在 #兩歲以下小童。
流行期為偏冷的季節
病毒感染後,通常會先有大概3天的普通感冒期,例如: 輕微的發燒、咳嗽、流鼻水;
接著病毒影響了比較深部的細支氣管造成
氣管內膜發炎增厚
+
黏液分泌物增加
=
阻塞了細支氣管(見圖)
於是寶寶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的現象: 包含呼吸有咻咻聲(尤其是吐氣)、胸骨肋骨間凹陷、餵食困難、無法入睡等現象。
治療:
主要還是以症狀治療為主,常用藥物為氣管擴張劑、抗發炎藥物等等
嚴重的孩子可能需要住院治療
居家注意事項:
水分攝取: 餵食困難加上呼吸快速容易導致脫水,建議少量多次餵食
微濕的空氣可以稍微緩解症狀
移除所有可能刺激氣管的東西, #尤其是香菸
有明顯餵食困難或是無法入睡通常代表症狀嚴重,請盡快帶回醫院治療喔!
==============分隔線================
細支氣管炎 VS 氣喘
這兩個疾病常常傻傻分不清,兩個都是在細支氣管出了問題,前者是因為病毒感染腫脹+分泌物阻塞,後者主要是受到刺激後細支氣管外面的肌肉緊縮,導致呼吸不順暢。
#常用兩歲當分界
兩歲前的咻咻聲 – 細支氣管炎;兩歲後的咻咻聲 – 氣喘
細支氣管炎和氣喘的診斷常常會劃一條線在兩歲的地方,兩歲前因為寶寶氣管較細小脆弱,容易因為病毒感染造成細支氣管阻塞發生;
兩歲以上氣管比較粗硬了,理論上不容易再因為單純病毒感染造成阻塞,所以如果這時候還會有咻咻聲,通常就會歸類在氣喘體質造成的肌肉緊縮氣管狹窄了~
#但其實沒那麼簡單
因為彼此可能互為因果關係,
先因本身有氣喘,所以才在兩歲內頻繁的有細支氣管炎
1-2歲內若有頻繁的細支氣管炎(通常是指一年內出現三次以上),可能其實是本身有氣喘體質,在被各種病毒感染時,都造成肌肉緊縮出現鳴喘音。
因為頻繁的被病毒感染
而1-2歲內被病毒多次感染也容易誘發過敏基因表現,在兩歲後被診斷有氣喘的機會也會提高。
要明確區分兩者不是這麼容易的,
下面是我的小建議
1. 一歲內寶寶請盡量減少被”病毒”感染的機會,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,但接觸自然環境無害的細菌是可以的喔! 請多去戶外活動~
2. 只要家族裡有過敏體質(尤其是父母)或寶寶曾經有出現過鳴喘音(咻咻聲),這時候寧可錯殺一百也別放過一個,趕快把家中所有可能刺激過敏的東西移除!
例如: 塵螨、黴菌、各種香(香菸、香水、拜拜的香、蚊香)等等,可以降低氣喘發作的機會唷!